波新聞─翁順利/台南
迎接新春,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邀請台南出生的藝術家陳昱榮,即日起到 2 月 27 日,在成大藝坊展出《無限低語 Infinite Whisper─陳昱榮個展》,透過 3 件探討 AI 科技與人類共生關係的科技藝術作品,盼能讓成大師生透過藝術,感受科技結合聽覺與視覺的創作,進而反思生活。
陳昱榮指出,個展主題是《無限低語》,探討人類與 AI 之間的關聯性,事實上人類社會從 1899 年就面對著機械科技文明的衝擊,高更以作品《我們是什麼?我們從何而來?我們從何而去?》提出了一個關於生命意義的提問,AI 崛起的世代,人類要如何面對新科技的浪潮呢?
陳昱榮擅長以聲音與視覺為媒介進行創作,希望能透過藝術的呈現,將聲音這個看不見的東西具象化,讓大家感受到聲音所帶來的感動與美妙。陳昱榮藝術家表示,展覽《無限低語》中運用 AI 技術為輔,將聲音作為創作媒材,透過聲音資料庫的分析比對將數據視覺化。
從 AI 的生成技術出發,希望能與人類產生新的對話可能,不是要凸顯技術有多複雜,而是希望能讓觀者想像出,當聲音作為人類最早與世界溝通的管道,要如何進一步探索語言、文字以及程式所帶來的演化過程。
「我們可以跟 AI 共存共榮,而不是互相抗拒,或單方面認定 AI會取代人類」,陳昱榮表示,這次在這個通透的空間裡面,一次展出 3 件科技藝術的作品,一開始很擔心作品會不會互相影響,尤其如何克服空間的回音,最後決定打破空間隔間,調整每件作品的聲音平衡,讓各自的聲音在展場中共融,「彼此演奏自己的樂器,像一個交響樂團一樣。」
「無限低語」展出 3 件作品,「聲紋流」以 AI 深度學習模組,進行對弦樂演奏家的演奏聲響進行仿擬,搭配自己錄製的大提琴琴聲,讓 AI 模擬音樂家與人類音樂家,進行一場即興的對話,並將聲音競奏過程中所產生的聲紋記錄下來,透過現場擺放的 18 組共振喇叭,讓大家感受到影像再現演算法所形成的共振波紋。
另外,作品《字源擬態》透過大型語言學習模組,強化語言在演算過程中的遞迴延遲,並不斷生成新的字元結構。《回返》(The Revisit)則以「宇宙」作為關鍵字,透過電腦演算與圖像生成,從「微觀」到「巨集」的量化模式,讓圖像透過反覆生成的形式產生不同的質變。
成大藝術中心楊詩弘藝術總監表示,成大藝坊去年 9 月份也曾邀請吳宜蒨藝術家結合大數據的貢獻、社群媒體中 AI 對生活的影響,以及健康醫學的角度,複合呈現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同時提出人類看待生命的省思。今年成大將推出豐富多元的人文藝術活動,包含文化資產類的深度展覽、阿卡貝拉(義大利語:A cappella)─無伴奏人聲音樂、古典音樂節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