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KulasWu(木白伯)
先前提到為了讓大家盡快進入狀況,才刻意選擇以衣著來談論時尚意涵。但事實上,「時尚」的本意為「時代的風尚」,在中國古代是用來描述符合當時潮流的事物。而「衣著」本就屬「潮流」的一部份,且英文「fashion」雖亦是指特定時間和環境下的美學表達,但仍舊以服裝、鞋、配飾等具體方面的事物為大宗,所以用衣著來談論時尚正可謂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不過,時尚到底與二手有何關連?為什麼還要特別用「二手時尚」的名義將他倆綁在一塊兒?而二手時尚究竟又與我們一般人何干呢?
若我說:「想聽我介紹『時尚歷史』的人請舉手!」我想非但不會有人舉手,還會有人翻完白眼掉頭就走。而且說實在的,我自己對那段過往歷史也同樣提不起勁,不如讓我們直接從有趣的地方開始吧。
首先,未免討論離題或沒完沒了,我得先把範圍極廣的時尚聚焦在「流行時尚」這個區塊,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你們瞭解「二手」與「時尚」間孟不離焦的深厚友誼。
然而,歷史觀點的時尚的範圍太廣又難聚焦,用特定時代背景的時尚來說明又明顯有失公允。那乾脆套上「流行」這個代表在不同年代特有群眾文化衍生的名詞,以「流行時尚」一詞來開始咱們的時尚趣聞吧。
走在時尚尖端,將一生奉獻給時尚界的老佛爺Karl Lagerfeld(卡爾.拉格斐)曾說:「流行其實就是另一種俗氣。」這句話若是出自一個路人甲之口,那肯定只會讓人覺得是在無病呻吟。但如果是由一位在時尚界打滾超過半世紀的頂峰人物所遺留的名句,那案情可就非同小可了。
對流行/潮流文化的最簡單理解,就是在特定時間內迅速竄紅的某種現象或商品,可能涵蓋了衣著、妝容、髮型甚至是整體造型等,有些可能只維持個幾星期或幾個月便消失在大眾眼前(如季節性的廣告款或突然爆紅的打卡用服飾),有的卻能在幾年後仍能歷久不衰(帶有豐富文化底蘊的衣物或實用的百搭款)。
但不管當下的潮流文化有多火紅,多少名人背書,或出自哪個潮流教父之手,抑或引發國際間現象級的追捧…潮來終要潮去。好比千禧年期間色彩斑斕的Y2K風潮,後頭卻接著韓流帶來的超緊身style,流行個幾年後,也沒人會想到居然出了個長谷川昭雄,帶動了完全逆勢發展的都會寬鬆穿搭Cityboy風,一舉打破當時東方流行時尚對衣服穿著應合身、貼身、緊身才是王道的框架。不但在亞洲形成一股垂墜慵懶的穿搭勢力,其魅力就連歐美的時尚雜誌或潮流達人也曾一度淪陷,成為當時潮流界最不容忽視的流量密碼之一。然而,如同曾經的潮流文化般,再多聯名、品牌或名人加持,仍要被後勢掘起的Urban Outdoor都會機能風分食潮流市場這塊大餅。
那麼,被取代或過時的流行衣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曾被身旁的親友這麼說過:「厚~你穿這樣很『俗』(台語)耶!」這個評價是不是感覺跟卡爾.拉格斐的名言有87分像呢?
這些退流行的衣物,除了讓部份穿著者被譏笑跟不上時代外,剩下的要不被丟棄埋葬,要不就是流入不同通路的二手市場。
所以由此可知,時尚是二手的供應商,而二手是時尚的資源回收場,定案!(拍板)
Really? 真的是這樣嗎?
曾經退去的浪,就不會有回頭再次激起浪花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