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2024高雄文藝獎26日下午在文化中心至善廳舉行頒獎典禮,獲獎者包括黃冬富、吳錦發、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紀華麟與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從市長陳其邁手中接下獎盃1座及獎金50萬元。陳其邁也感謝他們長期對藝術文化的耕耘與貢獻。
立委邱議瑩、柯志恩、許智傑、議員湯詠瑜與歷屆文藝獎得主、藝文界人士、得獎者親友等逾3百人參與盛會。典禮也安排三段表演節目,邀請文藝獎得主擔綱演出。首先由紀華麟帶領藍色狂想樂團演唱自創曲《倒數未來》開場,展現他對流行音樂與獨立樂團的愛好與堅持。中場邀請吳錦發朗誦客語詩《米》,伴以二胡樂音,盡顯樸質無華、與土地緊密連結的文人風範。典禮後段則由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演奏台灣民謠《滿山春色》、《寶島曼波》改編版,呈現樂團對民謠保存的成果。
陳其邁表示,文藝獎是高雄藝文界的標竿性獎項,獲獎可說比選市長還要難,感謝評審團辛苦地從眾多藝文工作者中,選出5位代表高雄精神的得主,更對本屆得主表達恭賀之意,感謝他們對文化藝術的貢獻與付出。
陳其邁同時提及與緬懷近兩年去世的2位文藝獎得主─豎琴家李武男與詩人醫師曾貴海,藝術家們留下的豐厚作品讓人懷念。
今年得獎者共計5名。黃冬富一生投入美術史研究、藝術教育與創作,將南部史料置入全臺美術史的主流論述架構中,為南部美術史建立扎實基礎。
著名小說家吳錦發書寫生涯長達50年,作品主題多元,風格寫實,反映社會現況,具在地性及國際影響力,至今創作不輟。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長年研究布農族文化,致力於部落文化資產保存、原住民語言教材編纂與書寫,積極推動原民文化發展。
藍色狂想樂團團長紀華麟對於流行音樂產業之萌芽,貢獻卓著,他與哥哥紀華朗創立高雄首間Live Pub—藍色狂想音樂餐廳,孵育獨立樂團、流音歌手與從業人員,面對大環境經營艱難,仍堅持不懈。
成軍20年的巴洛克獨奏家樂團積極保存臺灣歌謠,並注入古典音樂靈魂,成效頗豐,亦定期舉辦關懷慈善音樂會、進入校園社區進行音樂推廣,讓更多人感受民謠之美,善盡社會責任。
文化局表示,高雄文藝獎旨在表彰及獎勵於高雄市從事文化藝術創作工作具有特殊貢獻成就,或長期致力於推動高雄地區文化公益、社造、文藝、文化創意等範疇者,為高雄藝文界的指標獎項。每兩年辦理一次,迄今選出64位得主。
【得獎人簡介】
◎黃冬富,出生於雲林,現居高雄,是位美術教育者、創作者,也是美術史研究者。1985年6月完成有關臺灣省美展的碩士論文,自此開啟將近40年的臺灣美術史領域之相關研究,是臺灣學術史學界的第一代奠基者。臺灣美術活動早期向來以北部為主,黃教授從90年代,即以其踏實專精的田野調查研究能力,進行高雄、屏東美術發展史的基礎調研,為南部美術史建立扎實基礎。
◎吳錦發,出生於高雄美濃,1976年在臺灣時報副刊發表第一篇小說〈一個死囚的歲月〉之後,開始小說的創作,是70年代鄉土文學風潮崛起的小說家。在長達五十年的文學創作中,作品包括小說、詩、散文、文學評論等,是一位全方位的作家,作品深刻反映臺灣的時代脈動。小說和詩被以多國語言翻譯出版,有助國外讀者認識臺灣。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Bukun Ismahasan Islituan),布農族人,出生於高雄那瑪夏區,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與教育,是一個很熱愛布農族文化的人,因意識到部落文化即將消逝,期望以布農族語言書寫族語文學,因而走上族語書寫研究之路,並參與原住民語言教材的編纂,真正將原住民文化落實於教育,期待找回正在消逝的語言與文字。
◎紀華麟,父親是位職業風琴手,自小受音樂薰陶,熱愛爵士藍調,曾獲第20屆金曲獎流行演奏類最佳作曲人獎,也是「藍色狂想樂團super band」團長,與哥哥紀華朗於1990年創立高雄首間Live Pub—藍色狂想音樂餐廳,帶起高雄音樂Pub風潮,不僅提供演藝人員演出舞台,並提供大眾流行音樂欣賞場地,即使遇到疫情,仍堅守理念,屹立不搖地持續提供在地流行音樂空間30多年。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2004年於高雄市創團,2006年成為國立中山大學駐校樂團,迄今已有三百多場演出,長期以來,推廣音樂教育,執行「臺灣歌謠保存計畫」,至今有77首可演奏之臺灣歌謠,並屢獲傳藝金曲獎肯定。肩負專業人才培育傳承,善盡社會責任,舉辦關懷慈善音樂會並前往校園及社區進行音樂推廣等,發跡高雄,遍及臺灣,並與世界接軌。
【漾新聞】#漾新聞 #高雄 #陳雯萍 #2024高雄文藝獎 #黃冬富 #吳錦發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紀華麟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看更多新聞 請點選「漾新聞」網址 https://youngnews3631.com/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