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新聞─戴貴立/屏東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簡稱原發中心)轄下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簡稱園區)文物館全新常設展「nutjaivililj以後的以後」於今(16)日正式對外開放,此次開展結合數位發展部通傳計畫「MR行動遊園」的啟動,以及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續簽合作備忘錄,為原住民族文化交流與合作邁向新的里程。
自民國76年開園以來,園區致力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展示、保存與推廣的重要工作。其中,園區內部文物陳列館,早期由中研院李亦園院士規劃,成為當時保存原住民族珍貴文物的重要建築。這次全新常設展的改造,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曾智勇Ljaucu‧Zingrur特別支持於112年核定「綠珠雕琢再造計畫」挹注原發中心充足資源打造全新文物館常設展。
這次常設展的規劃,強化原住民族主體詮釋的文化視角,歷經一年多籌備,邀請全臺40位族人共同參與,以原住民族的主體文化觀點,呈現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當代原住民族的生命故事。策展主題源自排灣族語「nutjaivililj」,意指時間性的「未來」和時間排序上的「後面」,族語背後的思維,是指過去的歷史,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展場區分為9個單元,依序以生活中的器物、服飾與祭儀作為敘事動線,最後關照當代原住民族所面臨的議題與挑戰。
原發中心主任邱黃肇崇Giljegiljaw Pakedavai表示:「這次開展對園區具有深遠意義,我們運用創新展示手法,融合傳統文化知識,並邀請全臺各地族人共同參與協作,期盼透過族人的視角,引起年輕一代的共鳴,讓常設展不僅具備文化傳承的功能,更成為活化與連結在地的重要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常設展由「公益彩券補助計劃」培育的原住民族博物館人員共同策劃,成為族人返鄉參與文化保存的重要成果。展覽不僅突顯園區作為原住民族文化核心場域的重要性,更展現部落與公部門深度連結的價值,期望成為部落與公部門合作與文化共創的典範。
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鍾興華Calivat‧Gadu說:「這次開展不僅是一種肯定,更是展現原民會對青年返鄉學習和推動在地文化保存的見證,在這條漫長的文化學習之路上,終於看到努力的成果,也證明原民會始終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此外,這次開展結合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通傳計畫,打造數位遊園體驗,以5G行動通訊技術結合MR混合實境與AR擴增實境,突破傳統展示的限制,讓原住民族文化透過科技再現。透過MR眼鏡與遊園車結合,遊客能在園區探索中,身歷其境地欣賞到原民神話、傳統家屋與祭典儀式等文化景觀,彷彿置身於歷史場景中。這項創新服務不僅克服地形挑戰,也讓行動不便者能輕鬆體驗文化精髓,達到文化傳承與數位賦能的雙重效益,為智慧園區服務設立新標竿。
最後,原發中心希冀與臺史博合作,持續引入更深入及更多元的支持力量,將原住民族文化的研究、典藏、展示、教育推廣等面向專業深根各地方原文館,期待地方文化及族群議題被看見、討論、發酵及重視,讓其地方館功能朝更多元的方向發展繼續前進。